
对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国家的“稀土出口管制”新政策又来了——2025年10月9日天牛宝,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两项关于稀土物项出口管制的公告,这标志着中国在稀土领域的管控策略完成了一次关键性的升级。
由之前的管制稀土,转变为“生态与能力”的管控

大家看这一段内容:与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相关技术及其载体;相关生产线装配、调试、维护、维修、升级等技术,知识产权许可、投资、交流、赠送、展览、展示、检测、测试、援助、传授、联合研发、受雇或雇佣、咨询等任何方式进行的转移或者提供……
与过去单纯限制稀土金属及其制品出口的举措截然不同,这一次的管制锋芒直指稀土产业的灵魂——涵盖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乃至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技术,以及相关的设备调试、维修服务。
换言之,这次的管制实现了从“资源防御”到“技术锁喉”的根本性转变——此次管制之所以被多家机构视作对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国家的“精准打击”,是源于全球稀土资源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
一个关键的事实是:中国稀土储量全球占比已长期低于40%,美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稀土矿开采国,更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精矿出口国——近年来,中国进口的稀土矿中,来自美国的份额超过90%,部分时间段甚至超过99%。
此外,美国还可以从加拿大、澳大利亚、缅甸、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获取稀土原料。这一切都已表明:美国及整个西方国家并不缺稀土资源——美国自己不仅能大规模开采,还能从他国买到。
他们真正缺的是将这些矿石转化为高性能材料的产业链、供应链能力与技术天牛宝,也就是一整套成熟、高效、环保且具备经济可行性的稀土冶炼、分离和高端材料制造体系。

这套体系的构建需要数十年持续的技术迭代、庞大的资本投入以及对严峻环保成本的消化能力,而这正是中国通过长期努力建立的、短期内难以被替代的核心优势。
目前,中国承担了全球高达90%的稀土精炼产能,超过七成的专利。因此,中国的技术管制,并非在打击一个不存在的“资源短板”,而是精准地命中了西方急切想要构建却仍显脆弱的“产业链七寸”。
这种“精准”的管制措施还体现在多个层面
首先,它卡住了“冶炼分离”的咽喉。从矿山里挖出的稀土原矿是多种稀土元素的混合物,必须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湿法冶炼流程才能分离出单一高纯度的稀土氧化物。
这一步技术壁垒最高,污染控制最难,西方国家不是没有尝试过重建这套体系,但均因成本、专利、环保和技术成熟度问题而举步维艰。
其次,它锁死了“价值巅峰”的路径。将分离后的稀土金属制成诸如钕铁硼这样的高性能永磁材料,是稀土价值倍增的关键,这种材料是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和尖端武器装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天牛宝,中国的管制措施直接限制了西方国家向产业链最高价值端攀升的能力。最后,它堵死了“技术输血”的暗道。此次管制将“出口”定义为包括投资、交流、联合研发、咨询、甚至受雇服务等任何形式的技术转移,这相当于封堵了通过非贸易渠道获取中国核心技术的潜在路径。
美国的“稀土饥饿”问题在军工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例如,每架F-35战机需要使用大量稀土,主要用于雷达、发动机和电子系统。由于稀土磁铁供应不稳,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生产线曾因此停摆数周,导致交付严重延误。更先进的第六代战机NGAD项目也深受影响。

不久前,美国战争部公布了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海军对中国提供的关键矿物依赖度高达91.6%,空军依赖度为85.1%,陆军依赖度为70.3%,海军陆战队依赖度为61.7%——各军种平均后,整体依赖度是77.7%。
在中国持续加强稀土金属及其制品的出口管制背景下,美国并非坐以待毙,而是试图联合盟友构建整个产业链。据报道,美国政府已拨款近10亿美元资助关键矿物材料的开发生产,并通过国防授权法案投资数亿美元建设本土稀土设施。
MP Materials等公司也在积极建设本土的稀土分离厂和磁铁厂。然而,有学者指出:美国要真正实现稀土“去中国化”,过程会相当漫长。
挑战在于,美国在分离、精炼、磁体制造等涉及高端制造业的环节已荒废多年,短期内难以重拾整个链条。此外,环保法规严格、社区抗议多以及建设周期长等因素都制约着美国稀土产业链的发展。
虽然很困难,虽然需要很长时间,但不代表“永远不会成功”。所以,我国就在今天出台了更宽泛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转向了对整个产业生态和能力的管控,范围覆盖了技术、设备、服务等能帮助他国构建稀土产业链的方方面面。
除了精准对外的战略意图,此次管制的出台也有深刻的国内背景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曾指出:今年以来,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组织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并发现部分境外组织和个人从中国非法获取稀土技术,用于军事等敏感领域,对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威胁。
因此,这次管制也是一次对内的“清场”与“正名”,明确划定了合规红线,严禁任何个体或组织通过非法手段将国家战略资产输送到境外。
这再一次表明:这次稀土技术出口管制,是中国在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竞争新格局下,打出的一张深思熟虑的“王牌”。它摆脱了旧有的资源叙事,立足于更强大的产业和技术现实,发起了一次非对称反击。

它告诉世界,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影响力,早已不再仅仅源于地下的矿藏,更源于手中掌握的、经过数十年艰苦积累形成的全套产业知识、工艺诀窍和供应链生态。当西方国家还在为寻找矿源而奔波时,中国已经将竞争升维到了控制产业核心能力的更高层级。这一招,精准、有力,且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金御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